突出“國際化標準+本土化表達”
“總有一款餐品適合你”
在大運村入住期間,南非田徑選手PEREZ Jesse isai對運動員餐廳多樣化的美食體驗印象深刻。“這里提供了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美食,各種風味都能吃到。”
成都大運會執委會保障部專職副部長尹建介紹,秉承國際化標準、本土化表達理念,成都以運動員為中心,統籌做好各類客群的餐飲保障工作,賽時為近萬名運動員,4.6萬名媒體、技術官員、嘉賓以及數萬名工作人員提供了餐飲服務。
數據統計,從7月22日到8月6日,大運村為運動員供餐24.24萬人次,各類工作人員供餐40.65萬人次,在各場館供餐88.6萬人次,提供茶點服務超過11萬人次。“用國際大體聯夏季大學生運動會部賽事經理布萊恩·卡萊爾先生的話來講,我們關于運動員餐飲的保障做到了菜品質量好,而且豐富,在餐廳里總有一款餐品是適合你的。”
為了保障大運會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成都強化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監管,并自主研發了三個檢測方法,確保對食材食品安全,包括食源性興奮劑檢驗檢測的合格率達到100%。
餐飲服務中的創新還有很多。如首創賽事智慧餐飲平臺,實現了餐飲訂餐、刷卡就餐、流量引導等功能。智能機器人、咖啡機器人以及智能小吃機等科技元素受到各代表團的歡迎。
有媒體注意到,部分賽場沒有為運動員提供餐包,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特色茶點。“這也是此次大運會的一次創新。”尹建說,綜合評估配送和進餐環境等因素,成都在賽場設置了茶點,為11個比賽時間長的項目,增添了加強版菜單,包括常溫保存肉制品、素食、泡面、雞蛋、番茄等,既滿足運動員在場館的能量補給需要,又避免浪費。
突出“專業、快速”
場館分類配置1790名醫務人員及相關藥品物資
醫療保障,對一場國際性綜合運動會來講至關重要。成都做了哪些準備?
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,健全醫療保障體系,成都制發了93個醫療保障專項方案、工作指南指引,形成規范化轉運、接診、救治的完整工作流程,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需求。
科學配置醫療力量,優選61家現場醫療保障醫院、16家就近救治醫院、15家定點收治醫院,在設賽的場館點位設置了300個醫療室(點),建設了1個醫療中心,配備了100臺救護車,并開通綠色通道,為救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。
落實專業的醫療力量,組織專家對18個競賽項目進行分類的風險評估,根據風險程度在各個場館合理配置了1790名醫務人員以及相關藥品物資。據悉,賽時各醫療點共累計接診4428人,轉運91人。
“醫療工作關系到運動員的運動生涯,我們重點突出了‘專業、快速’這兩個關鍵因素。”尹建介紹,專業方面,大運會92家定點醫院包括了大型綜合醫院,除了實力強的醫院外,一些口腔、骨科等專業特色醫院,全部參與賽事保障,組成了醫療中堅力量。同時針對18個項目的比賽特色,制定了針對性方案和專業化配置。
快速方面,則建立起統一指揮、上下聯動、反應靈敏的賽事和城市的醫療保障指揮調度和救治機制,綜合運用全市醫療衛生保障的信息平臺、800兆電臺、醫療應急保障云HIS系統等手段,實現了快速的救治。據悉,截至目前大運會賽時各醫療點共累計接診4428人,轉運91人。
“小青椒”出圈
千余個城市小站,已累計服務50萬人次
“360度無死角擦球”的志愿者、閃電般清理地面的“擦地哥”……作為大運會舉辦的重要支撐,“小青椒”們的身影活躍在各個角落,成為一道獨特的靚麗風景線,圈粉無數。
據悉,成都大運會共招募選拔2萬名賽會志愿者,包含通用志愿者,以及語言、競賽、演職、禮儀、升旗手等專業志愿者,他們分散在競賽場館、大運村、主媒體中心、開閉幕式、技術官員駐地、機場、車站等地,全力保障賽事進程有序推進。
賽會以外,城市側也提供了志愿服務。在成都各大商圈景點、場館周邊、公園綠道、交通樞紐設置有1000多個大運會城市服務小站,共計組織800余支城市志愿服務隊伍,1.1萬名城市志愿者參與其中,開展便民服務、城市宣傳、賽事推廣、語言翻譯等志愿服務。目前小站已經運行了19天,累計服務市民游客及國內外嘉賓近50萬人次。
其中,熊貓基地小站、太古里科技智慧小站等相繼成為運動員體驗城市文化的熱門打卡地。在三星堆、峨眉山等省內重要文旅景區,國內外游客同樣能體驗到城市志愿服務小站的暖心服務。以三星堆小站為例,該站自運行以來,日均服務游客超4000人次。
“小青椒”們在提供優質服務同時,自身也收獲成長、感動。有幾個小故事,讓成都大運會人力資源部志愿者部專職副部長李明蔚印象深刻。如曾經的全國游泳比賽冠軍李云濤,積極報名參與,成為四川川投國際網球中心場館的志愿者,表示“我在另一個賽道上參與大運會,非常自豪”。
李明蔚說,成都大運會2019年開啟首批志愿者招募,當時就讀于西南交通大學的陳丹妮是其中一員,一直參與大運會的籌備工作。此次大運會,已在上海讀研究生的陳丹妮,同樣回來參與志愿服務,在她看來“這是一生中最驕傲的事”。
成都大運會即將閉幕。據悉,從7月22日的零時開始到8月11日的24時,成都提供21天24小時不間斷的抵離工作服務。其間,“小青椒”們將持續提供各種志愿服務。(天府融媒·川觀新聞記者 肖瑩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