垃圾分類是民生的“關鍵小事”,也是社會發展大事,重在共同參與,貴在長久堅持。近年來,安居區以垃圾分類試點為契機,著力建成分類投放、分類收集、分類運輸、分類處置的全過程垃圾治理體系,在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方面打出一系列“組合拳”。
在鳳凰街道梧桐社區的碧桂園小區,記者看到部分居民樓前設置了垃圾分類投放點,并按照“四分法”,配備了不同顏色的全封閉垃圾貯存箱,提醒居民正確分類投放。當居民走近投放口時,跟前的垃圾箱就會自動開蓋,投完垃圾,桶蓋又自動關上,全程實現與垃圾桶“零接觸”。
“我們整個小區有3個垃圾站,我每一次來丟垃圾的時候就可以分類,廚房垃圾、其它垃圾,代表我們業主來說對我們小區的環境是多么好的,也沒有其他什么異味了。”小區居民鄧云蘭說。
此外,智能分類收集設備也是安居區垃圾分類試點的又一亮點。在鳳凰半島小區的垃圾分類驛站內,居民可以通過二維碼、手機號等多種方式隨時開箱投放塑料瓶、金屬、紙板等垃圾。同時,智能識別系統還可以根據居民的投放質量按戶積分,積分達到一定數額,居民可以兌換小禮品,大大提升居民對垃圾分類工作的知曉度、認可度和參與度。
“對我們小區的居民確實有好處,保護環境,還有生活垃圾和有些物品采取分類管理了,又可以積分……這個建立起來確實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情。”小區居民方云軒說。
垃圾分類是一項全民運動,涉及千家萬戶、涉及每一個人,它改變的不僅僅是垃圾處理方式,更是現代人的生活理念、行為習慣。據了解,目前,全區已投入四分類垃圾亭100套,智能驛站10座,分類垃圾桶6000個;開展大型宣傳活動20余次,發放宣傳手冊60000余份,提升了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水平。
“下一步,我局將加強安居區生活垃圾分類硬件設施投入,補齊硬件設施短板,整建制推進柔剛、鳳凰(街道)垃圾分類工作;第二是加強宣傳引導,形成黨建引領,部門齊抓共管,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,全面推進我區垃圾分類工作。”區綜合執法局副局長王學華說! (文/熊超)